11月8日,天气晴好,碧空如洗。清晨,平顶山市卫东区蒲城街道门楼张村,万余羽信鸽,蹭蹭出巢,腾空而起,展翅翱翔。两个小时后,群鸽像一架架微型飞机,重归巢棚,咕咕觅食……
是谁把来自全国1600余家信鸽爱好者寄养在此的信鸽饲养得如此矫健?如此训练有素?
是昔日的一位普通矿工,如今万羽信鸽“总司令”——郝士军。
撂下铁饭碗回村养鸽
今年48岁的郝士军,黝黑脸膛,敏锐的目光,透着刚毅。2015年,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二矿工作的郝士军响应国家号召,减轻企业负担,主动离岗创业。
“我自幼喜欢养鸽、放鸽,信鸽子比赛又是体育项目,咱办家庭信鸽养殖场,中不中?”郝士军与妻子王灿商量。
“不中!你撂下铁饭碗回村养鸽,担多大的风险呀,不中!”王灿生气了。
不中也得中,郝士军认定了九头牛拉不回来。当年12月,郝士军租赁门楼张50亩闲置土地,投资300万元,创办起平顶山市亦成养殖有限公司,建起两个鸽棚,成立了卫东区信鸽协会。
代养信鸽的牌子挂出去了。郝士军心里明白,这块牌子亮不亮,关键在于能否把寄养的信鸽饲养的机灵健壮,能否在信鸽比赛中拿大奖。2016年初春,来自四面八方的信鸽子爱好者,一下子在郝士军这里寄养了4000余羽信鸽,郝士军对待每羽信鸽呵护有加,从幼鸽隔离、防疫、消毒到环境卫生、成长记录,他起早贪黑,认真检查,精选原料,科学饲养。教信鸽飞翔就像教小孩走路,他有无尽的耐心爱心。
起初,由于技术不到家,信鸽一夜之间死了200多羽,郝士军一屁股瘫坐在地上,木然失神,泪流满面:这可咋办啊,还得赔人家鸽子,员工的工资还要按时发放……次日,他背着妻子卖掉了繁华闹市的100多平米的楼房,凑够40多万元,全部投入到养鸽事业中。
为给鸽子“看病” 三顾茅庐
2016年4月,郝士军打听到焦作市信鸽医院李红利是省内治疗信鸽疾病的老行家。他兴冲冲地乘车到焦作,谁知李红利 “没时间”三个字一下子给堵死了。但他不灰心,次日坐在医院门口等,李红利下班刚出门诊大楼,郝士军便一个箭步上去请求刘医生跟他去养殖场“看病”。
“我确实没时间去。”李红利拒绝。等到第三天晚上,他打听到李红利的住所,冒雨摸进了门。李医生看到湿淋淋的郝士军,什么也不说了,当即同意前往几百里外的平顶山。
李红利对症下药,手把手地教郝士军,把训练信鸽的技巧毫不保留的传授给郝士军,愿意当郝士军的技术顾问。此后,两人经常在微信上、视频上教学,郝士军养殖技术大增。
有心人天不负。从困境中站起来的郝士军,更加坚定了养信鸽的决心和信心。每天6:30,他来到鸽棚,以食物引诱,把鸽子引出巢箱,由近到远,锻炼信鸽的飞翔能力和归巢本领。10公里、50公里、100公里、200公里到500公里,信鸽飞翔能力渐增。经过4个多月的反复家飞,终于能参加比赛了。
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,郝士军饲养信鸽声名大振,全国1600余家信鸽爱好者先后把信鸽寄养在此,目前他养的信鸽达到1.1万羽。
2019年,鹿邑县的信鸽爱好者刘贺营在郝士军那里寄养的6羽信鸽在比赛中获得冠军,被奖励一辆7万多元的小轿车。
如今,走进郝士军的荣誉室里,近百个信鸽比赛奖杯流光溢彩。特别是冠军、亚军、季军的信鸽奖杯耀眼夺目。
你我同行,羽爱同飞。在致富的道路上,郝士军不忘生养他的土地,热衷于公益事业。村里的路不行了,他捐资修路;不声不响地为平顶山市卫东区敬老院老人送去米面油,为鲁山县贫困山区儿童送去学习用品,为疫情值勤人员送上食品、棉衣。近年来,他先后捐款1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。
信鸽飞翔,万家祥和。“通过养信鸽,找到了个人事业,也通过个人努力有能力帮助更多人,这才是最大的幸福。”郝士军说起养信鸽,对将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