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金楚和平天使杯—十大抗疫战士事迹

2020-11-17 10:57:54.0   (8995次)  作者:武汉金楚信鸽交流中心

“和平-天使”杯——十大抗疫医疗战士事迹

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袭击湖北、武汉!无数医护战士前仆后继、英勇奋战、守护着我们每一个人!

据国家卫健委2月29日公布,全国共派4.2万医护人员支援武汉。中疾控2月17日报告显示全国医护人员感染数超过3000多例,其中确诊病例1716名。因公殉职的医护人数达28位。

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有生死的战斗,这28位抗疫英雄的陨落,都化作了14亿中国人民的守护星,让我们一起铭记!缅怀!

为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、对逝去人们的纪念!武汉市东西湖区信鸽协会和武汉金楚信鸽交流中心将2020年度赛事调整为“和平-天使杯”纪念赛!

特制十座“和平-天使”金质纪念杯颁发给作出突出贡献的白衣战士!

我们经过信息的汇集,选出9位在抗疫中的医务工作者,但这远远不能代表为湖北、为武汉默默奉献的英雄们!因此,我们将第十座奖杯的名字镌刻为:“全体援鄂白衣天使”!存放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信鸽协会、武汉金楚信鸽交流中心礼堂!让我们永远铭记白衣战士的“过命之交”!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!

武汉市东西湖区信鸽协会

武汉金楚信鸽交流中心

2020年11月16日

十大抗疫医疗战士事迹

王萍: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,武汉市第八医院院长,消化内科主任医师、硕士生导师,武汉医学会副会长,湖北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常委。

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肆虐之初,武汉市中心医院受到重创!在没有查明不明病毒的情况下,医院物资紧缺,王萍同志将危险留给自己,把仅有的防护装备让给其他同事。自己在没有防护的情况,勇于担当,始终日夜奋战在一线,亲自积极调度人员和物资抗击疫情,同时号召全体农工党员要立足本职岗位,自觉服从安排,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积极投身抗疫第一线。不幸夫妻均感染病毒。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抢救下,王萍同志经历了气管切开、九死一生!至今依然在慢慢恢复之中!

范小红: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、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。

疫情初期,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此次派出了一支51人的强大队伍,在范小红的带领下赶赴武汉雷神山医院。第六人民医院此次派出的医疗队成员有21个医生、30个护士。医生来自急诊医学科、呼吸内科、心内科、感染科等重点科室。范小红在出发前表示,“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武汉,在未来回望这段抗疫历程,将会是一段特殊的‘武汉记忆’。”同时,她也是一位母亲,家里的孩子最让她牵挂。范小红的儿子今年正值中考,她在出发前特地给儿子做了一顿糖醋排骨,这是属于“妈妈的味道”,为的是给即将中考的儿子加油鼓劲,之后一段时间内,范小红将缺位“母亲”这一角色,舍小家为大家,投入到一线艰苦的抗疫战斗中。

郭光云: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

疫情中,郭光云带领病区全体医护人员,接手隔离病区。除了临床诊断治疗,郭光云还格外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。一名重症患者入院后,内心焦虑,不配合治疗。她一直耐心疏导,每次做完检查,会采取一些小策略:“不错,又有改善”“加油,多吃饭,再坚持几天就治愈了”……为方便患者咨询,她建立微信群,带领科室医护24小时为患者提供用药、护理咨询。每次有患者治愈,郭光云都会亲自送患者出院。

易凡: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

易凡医生自1月初便投入抗疫战斗,因为频繁接触患者于1月底确诊感染,易凡和他的战友胡卫锋因病毒侵袭导致面容发黑,被称为黑脸医生。和病毒搏斗中病情不断恶化,原本帅气白净的脸庞形若黑土,长期昏迷神志不清,全身肌肉松弛无力,生命垂危,多次上ECMO抢救。北京医疗队派出最顶尖的专家和设备,勇于担当不负众望,成功地帮易凡医生恢复意识,脱离危险,创造了生命的奇迹。易凡医生用自己和病毒英勇斗争的经历,传递给我们大家的是: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战胜病魔的终极武器!

魏春华:山东省潍坊卫恩医院的主任医师、院长

作为钟南山院士的学生,疫情就是命令,作为医生,在穿这件白大褂时就曾宣誓过。57岁的魏春华从事呼吸与危重症专业30多年。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袭时,2月2日她带领潍坊卫恩医院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临床医院医疗队驰援武汉,这是潍坊市向武汉派出的第一支非公立医疗机构专业医疗支援队。她带领医疗队在武汉市汉阳医院英勇奋战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:治疗病人零死亡、医疗队全体零感染!“敲锣救母”的母女在她们的精心治疗下,康复出院!

在魏院长号召下,她当医生侄儿也赶到汉阳医院支援!魏春华在武汉救治了很多新冠肺炎患者,在近一个月的相处中,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医患,更像亲人。因此医疗队离开前,多名出院患者发来祝福视频。武汉汉阳医院34岁的工作人员向黎得知魏春华要离开,也打来电话,并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“魏妈妈”。魏春华瞬间流下了眼泪,说“做我的干女儿吧”。向黎听到后很开心,将一件珍藏了多年的蜜蜡饰品送给我。我没什么礼物送她,就将在援助期间穿的白大褂拿出来,写上我的名字,送给了她,希望救死扶伤的精神永远伴随她。”魏春华说。当魏春华和她的战友们回到潍坊,潍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共安排了138名警力,为英雄们护航。众多潍坊市民提前得知英雄回家的消息,也纷纷来到车队要经过的北海路,站在路边欢迎医疗队员们顺利回到潍坊。

袁海涛:协和东西湖医院ICU主任

武汉协和医院东西湖分院是一家三级综合医院,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,医院收治了不少确诊患者。作为协和东西湖医院重症医学科(ICU)主任,袁海涛义不容辞,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。1月14日,协和东西湖医院的一名患者病情恶化。经过专家组讨论,决定气管插管,用有创呼吸机通气。而为患者插管后,则需要将其转运至ICU病房。据袁海涛回忆,这一段转运的距离虽然只有600多米,但患者十分躁动,试图拔管,“我们需要一边给镇静一边按着他,还要推着床和呼吸机同步前进,600米的路显得无比漫长”。“防护服里的汗水、雾水,夹着防护服外的雨水,混在一起,流到了我的眼里、嘴里。这可能是我经历过的最艰难的一次转运。回想起来,这大概是自己被感染的源头。”

随着病情发展至重症,袁海涛知道,如果病情继续恶化,可能就要插管了。插管需要涉及有创机械通气,考虑多方面因素,这必须在ICU病房完成,当时,协和东西湖医院ICU已经没有床位了。1月28日,袁海涛转到了武汉市肺科医院。他的病情一度加重,其好兄弟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得知后,也难掩情绪失控,泣不成声。但袁海涛并未忘记自己是一名医生,只要是在呼吸不太困难的条件下,他一直坚持远程为自己科室的重症病人提供治疗建议。“有些事放不下,你也没办法。”袁海涛说。好在经过多日治疗,2月7日,袁海涛已顺利从武汉市肺科医院出院。2月21日,他结束了14天的隔离期。上午9时,收拾好自己简单的个人物品,走出隔离病房,袁海涛直奔自己的工作岗位——重症医学科。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,因此袁海涛进入“红区”查房不能时间太久。出来后,他就坚守在办公室。

朱娟玲:株洲市中心医院援鄂护理组组长、副主任护师

得知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,朱娟玲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参加援鄂任务并最终入选。“放心,我是去株洲市的定点医院参加培训,不是去湖北,只是培训时间会比较长……”这是她在去支援湖北黄冈出征前,与儿子的对话,她不想让儿子过分担心,留下了一个善意的谎言。他们不敢喝水,在上班前3小时和工作期间停止进食饮水,为的就是节约一套防护服,节约时间护理患者,人手紧张的时候,不少医护人员滴水未进,甚至一天没有上过厕所。在隔离区一次工作需要4-5小时,一个班下来,脸上都是被护目镜和防护口罩压出的印痕,脱下防护服,看到的是湿透的衣裤,回到酒店,往往都是深夜。

朱娟玲为了减少交叉感染,节约时间,带头剪掉了坐月子都没舍得剪的长发,带头练习以最快速度穿戴好防护服,每天不仅负责护理任务分工安排,还挑最难、最重、最危险的患者来护理。“作为一名党员,奋斗在一线责无旁贷”,这是她勇挑重担后常说的一句口头禅。很多人问她:“你真的一点也不怕吗?”“说不怕是假话,作为一名党员,作为一名医疗队员,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,直到春暖花开。”朱娟玲说,“我们不过是学着党员前辈们的样子,坚守在我们各自的阵地罢了。”

田玉汉:武汉协和医院物资供应中心主任

年底就要退休的他,在疫情期间冲锋在防护物资供应的最前线!白天登记物资配发、科室运送;晚上验收入款、清点盘存、接收社会捐赠,通宵达旦!原本准备和异地的亲人子女团聚,遇到疫情,马上退掉了机票,把医院库房当做家。由于把防护物资都留给了一线医护人员,自己在医院完全是在“裸奔”的状态之下!

春节期间,田主任感到了不适,从医的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被感染,这时候医院的病床是一位难求!为了不占用其他病人的医疗资源,他放弃了住院的念头。安排好后续工作后,向医院说明情况,自己骑自行车2个多小时回到家中,自行隔离治疗。为了不传染他人,他完全封闭自己不出门,靠亲戚送到门口的食品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!经过反复发热和自我治疗,一个多月后病毒奇迹般的消失了!在检测没有传染性后,田主任拖着虚弱的身体向协和医院领导要求回到岗位!

田琼书: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

共产党员田琼书,2003年的“非典”,他主动请缨冲在前线,率领战友们足迹踏遍布武穴市的每一个乡镇,排查、会诊,连续奋战一个多月,取得了武穴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;2009年的甲流,作为医院专家组组长的他率领团队,开创了县级医院成功救治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先河;2020年,面对突如其来变幻莫测的新冠肺炎疫情,55岁的他临危受命,出任武穴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战时指挥部副指挥长,再次站到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,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。

田琼书严格做到把关每一例病例的确诊分类分型,这大大考验他的智慧和勇气。“如果诊断错误,将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,加剧社会防控压力,造成社会惊慌;如果诊断有误或判断时犹豫不决,一旦患者携带病毒形成传播,那更将是严重后果。”作为最后的把关人,田琼书在重压之下,坚定沉着科学应对,从第一例病例到最后一例的确诊分类分型均严格落实依据,无一差错发生。

五十多天来,他在武穴全市各家医院之间和各隔离病区不停的奔走着,忙碌着,没有丝毫怨言,没有一刻停留。召开例会,汇总医疗信息,督导防控,讨论患者病情,组织多学科会诊,反复优化诊疗方案,指导病房抢救……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,“拿不准的,请田院长来看看”。这是武穴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一致看法,也是大家对田琼书同志的高度认可和充分信赖。

王萍: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,武汉市第八医院院长
范小红: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、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
郭光云: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
易凡: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
魏春华:山东省潍坊卫恩医院的主任医师、院长
袁海涛:协和东西湖医院ICU主任
朱娟玲:株洲市中心医院援鄂护理组组长、副主任护师
田玉汉:武汉协和医院物资供应中心主任
田琼书: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
“和平-天使”金质纪念杯

文章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