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一到送鸽季,鸽友们总是忙得脚不沾地,心里也七上八下:这羽送去能不能活?那羽能不能飞出成绩?虽然赛鸽比赛最终拼的是鸽子的个体素质,但送鸽的时间、方式和选鸽策略也尤为重要,稍有不慎,再好的鸽子也可能白费功夫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怎样科学送鸽。
一、送多大?40天左右最理想
送公棚的幼鸽,年龄是关键。太小不行,太大也不合适。不满25天的幼鸽,羽毛未丰,消化系统脆弱,在公棚这种竞争激烈的集体环境中,往往抢不到食、喝不到水,生长发育严重滞后,体质一旦跟不上,一场普通感冒就可能夺命。
而超过45天的幼鸽,恋巢性已经形成,心里还惦记着“老家”。送到公棚后容易“游棚”——既不适应新环境,又总想往回飞。结果老窝回不去,新家又不认,最后可能直接飞失,杳无音信。
最佳送鸽时间是40天左右。这时的幼鸽已能独立采食,体质稳定,适应力强,同时尚未建立强烈的归巢记忆,最容易接受新环境,安心落户,为后续训练打下基础。记住一句话:“最小不小于25天,最大不超过45天”,中间段最稳妥,40天左右是黄金节点。
二、几月送?3月是黄金期
送鸽的月份,直接影响秋赛时的状态。如果送得太早,比如1月前就送进公棚,到了秋赛时鸽子已一岁多,正好赶上“二次换羽期”。一边掉毛长羽,一边参加比赛,翅膀不齐、体力不支,飞300公里都吃力,再优秀的血统也难有作为。
反之,如果送得太晚,比如拖到5月以后,幼鸽年龄太小,秋赛时才四五个月大,经验不足,体能未发育完全,在面对成熟赛鸽时往往毫无竞争力,容易被远远甩在后面。
建议的送鸽时间是:2月下旬至4月上旬,其中3月送鸽最为理想。此时入棚,秋赛时鸽龄正好在5到7个月之间,处于“巅峰期”——早熟、体壮、状态稳定,换羽也基本完成,正是冲刺成绩的最佳时机。
三、送什么鸽?早熟+快速,缺一不可
很多鸽友认为:“送公棚当然要送飞得快的!”这话没错,但不全面。公棚比赛节奏紧凑,通常8月开始训放,9月热身,10月就迎来决赛。那些晚熟的鸽子,还没进入状态,比赛已经结束。因此,送公棚的鸽子必须具备两个硬指标:
一是早熟:4到5个月就能具备参赛能力,不等“长大”,就能“打仗”。
二是快速:尤其在300到500公里的中短程赛线上表现突出,起速快、归巢稳。
此外,选鸽不能只看血统或单羽表现,更要讲究“战术布局”。不少新手送鸽,只送一两羽,还出自同一血系,结果一场天气变化,全军覆没。而那些年年在公棚获奖的老手,往往一次送十几甚至二三十羽。
他们不是靠“数量取胜”,而是精心搭配:有擅长晴天高速飞行的“速度型”,也有能顶风冒雨稳定归巢的“耐力型”,还会根据实际赛线特点选择不同特质的鸽子。天气千变万化,比赛结果充满变数。送鸽绝不是把鸽子一交了事,而是一门大学问。
交鸽时机、体质、血统、数量、多样性……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成败。只有把握好送鸽时机,选对类型,你的小将才有可能在万羽竞翔的激烈竞争中,一飞冲天,载誉而归。愿每一羽送去的希望,都不负所托,凯旋而归!